“熊法官,这场讨债的官司刚开始,我就检查出得了癌症,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熊法官,我和妻子都是残疾人,手头并不宽裕,确实没钱还……”
他们口中的熊法官,是新洲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员熊良雁。从事执行工作6年,熊良雁成功执结数千起案件,其中5万元以下涉民生案件占比逾四成,因工作作风过硬、案件办理效果好,熊良雁每年都收到不少群众送来的感谢信、锦旗。
熊良雁身板厚实,说话轻声细语,有超出年龄的沉稳,让人很有安全感。
看到被伤病折磨的申请执行人,他总说:“钱不多,但拖不得;案子小,但民生为大。”面对诚实而不幸的被执行人,他总说:“要多从‘案件之外’和‘案件之上’看问题,多角度分析,实质性解纷。”
一起透着浓浓“人情味”的案件,体现了熊良雁的工作思路。
2024年3月,帮李某修建新房的陶师傅为了迟迟拿不到手的1.2万元劳务费,第一次走进法院打官司、申请执行。
“法官,这钱可是我两个娃的学费和生活费啊!”初次见到熊良雁,陶师傅情绪比较低落。
熊良雁握住陶师傅的手,轻声安慰:“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您以后就喊我小熊。我一定帮您把钱要回来。”
他立刻展开调查。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李某名下除了刚刚修建的农村自住房外,没有其余财产,也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一只眼睛失明,长期孤身一人。
“不是不给钱,我确实没钱,你们看着办吧!”面对上门执行的熊良雁,李某态度很消极。
他重新查阅卷宗,有一个细节引起了他的注意:把陶师傅介绍给李某的,是双方共同的亲戚孙某。
熊良雁立即联系孙某,说明案件情况和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请他帮忙做做李某的思想工作。
法院调解室里,看到孙某被法院请来了,李某的脸瞬间涨得通红,熊良雁发现了这一细节,感觉“有戏”,“孙某是你的亲戚,也是陶师傅的亲戚,你想想,逢年过节,如果大家都去孙某家走动,见面都不好意思打招呼。还有,亲戚朋友知道你被法院强制执行,会怎么看?”
“唉……是我糊涂了。”李某自感理亏,当场掏出3000元现金递给陶师傅,并承诺年底前付清余款。陶师傅也大度体谅,双方当场签订了分期还款协议。这一幕打动了孙某,他主动拿出3000余元代李某还债,大家心里都暖融融的。
数月后,在熊良雁的帮助下,李某在家附近找到一份工作,生活逐步回归正轨。目前,李某已将所欠余款全部付清。
“有些执行案件看似只有一件,但要克服就案办案、简单处理的惯性思维和行为方式,尤其涉及亲情、邻里的案件,不能案子办结了,矛盾闹大了。”在另一起抚养费执行案件中,熊良雁以求极致的思维定分止争,让案子带着司法温度落地。
“孩子都不让我见,凭什么付钱?”初次约谈,被执行人秦某(女)的怨气扑面而来。
原来,秦某与沈某早已离婚,孩子随父亲沈某生活,法院判决秦某需按月支付抚养费,但前夫总是在探视孩子这件事上制造 “小麻烦”,秦某忍无可忍,断了抚养费,前夫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面对秦某,熊良雁没有急于反驳,“秦某,你和沈某这么多年的恩怨,有委屈和苦衷,这我理解。但孩子是无辜的,他需要来自父母双方的关爱。都说母子连心,母亲是孩子最大的依靠。如今你连抚养费都不愿意出,孩子会怎么看你?”他深知,若就案办案、强制扣划本次拖欠的抚养费,后续的探望权官司也会接踵而来。
他又转向沈某,“孩子是否自己表示不愿意见母亲?如果不是,你就应当履行法院生效判决,配合秦某行使探望权,这是法律义务,不是你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
“既然你们给孩子提供不了完整的家庭,那么是否考虑给孩子留下一个顾大局、有担当的父母形象。”最后,熊良雁语重心长地说。
沈某首先表示今后会好好配合秦某行使探望权。秦某沉默良久,当场支付了拖欠的7000余元抚养费,并承诺后期按时支付。
案子结了,但熊良雁并不放心,“抚养费和探望权都是持续性的义务,一次执行不可能一劳永逸。”他主动添加了秦某和沈某的微信,此后的两年里,当起了“权益监督员”,定期回访。
“最近去看孩子顺利吗?”
“抚养费都按时收到了吧?”
一旦在微信信息中捕捉到一丝异常——比如秦某抱怨某次探望被找借口推脱了,或者沈某提到某个月的抚养费稍有延迟,熊良雁都会第一时间介入,疏导怨气,化解矛盾。在熊良雁的持续关注下,需要法官出面调停的次数越来越少。远离了剑拔弩张的环境,孩子健康地成长。
每一个民生案子都不一样,如何将法律规定和惠民政策落实到具体案件中、解决个案问题?熊良雁认为,要努力找到案件办理的“最优解”,为身处困境的当事人送去“一束光”,让人民群众更近触摸到公平正义。
在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案中,申请人胡某急需7万元伤残赔偿金来支付医疗费。然而调查结果令熊良雁心里猛地一沉:被执行人邹某(女)身患重症,家中还有两个襁褓中的孩子,根本无力还钱。
“这类‘执行不能’的案件最令人揪心,背后往往是两个同样处于困境的家庭。”熊良雁知道用常规方法已无法执行,但他不放弃,在法律法规和救助政策中找办法,多次前往胡某、邹某住所地调查,为胡某最快速度争取到3万余元司法救助款,先行支付了部分医疗费,保住了胡某的双腿。
“每办理一件案件,都要贯彻‘如我在诉’意识,把自己放进当事人的处境里去思考,要有同理心,常怀一份善意。”
法官的作为感动了胡某,双方很快达成分期付款协议,之后胡某再未催促邹某还款。两个同样困难的家庭,因为熊良雁传递出的司法温暖,迎来转机——
近日,熊良雁前往邹某家中探望,邹某说:“非常感谢法官的帮助和胡某的理解,让我们家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现在我的病正在治疗,丈夫也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每年能还给胡某的钱不多,但我会尽快把钱还完。”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是他的座右铭。无数次,他用这句话激励和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党员干部的角色是“人民公仆”。
熊良雁的笔记本里,记载了人情冷暖、市井百态,也镌刻着他的初心使命、上下求索。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他多次获评新洲区“优秀公务员”,荣立个人三等功。
熊良雁坚信,感受公平正义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他说,践行司法为民初心,就是要遵循“公平公正是基础,释法说理是关键,人文关怀是更高要求”,办好关乎群众利益的每一个“关键小案”,切实做到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回应群众关切。
作者:邓爽、董星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