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法治频道 > 司法关注

因“艾”坚守 他们已走过廿年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4日23:45 来源: 湖北监狱

高墙之内,他们每天与绝望和希望同行,用一条以担当铺就、以忠诚夯实的非凡之路,书写了湖北监狱史上最特殊的改造篇章。6月20日,湖北省沙洋广华监狱十一监区迎来成立二十周年的重要时刻。在这个全省唯一一所关押男性艾滋病罪犯的特殊监区支部会议室,一场庄重而简朴的座谈会正在举行,监狱领导与监区民警代表齐聚一堂,回顾这个特殊监区走过的二十年风雨历程。

荣誉墙上悬挂的“全国工人先锋号”、“集体二等功”、“集体三等功”等奖牌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与会同志们追忆往事,畅谈感悟、交流心得,将二十载风雨兼程的光辉历程,连同荣誉背后的故事、汗水与担当,共同铺陈开来。

使命启程,湖北特殊病犯监区的诞生

时间回溯到2004年9月17日,一个特殊的日子。中国首例艾滋病罪犯刘某被押解至沙洋广华监狱,这也是中国艾滋病罪犯集中管理的历史性开端。

面对这一全新挑战,2005年2月,湖北省司法厅、监狱局决定在广华监狱设立男性艾滋病罪犯监区。同年6月21日,十一监区正式挂牌成立。

“说实话,是真不想也不敢来。”十一监区党支部书记、监区长王文广回忆起初到监区时的心境。但这位当时监狱医院最年轻的副院长,在母亲“梦里一群群狼咬你”的担忧中,还是毅然接受了组织的遴选召唤。

监区成立之初,恐惧与偏见笼罩着这片土地。周边居民因“蚊子叮咬传播”的谣言纷纷搬离,整个区域几乎成了“孤岛”,高墙电网之内,奋战在特殊战线的民警们面临着多么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可见一斑。

破冰之路,零距离管理化解特殊监管难题

2005年7月,监区面临成立后最严峻的考验——集中病情告知。在那个信息还不发达的年代,对不知情的服刑人员而言,“艾滋病”三个字无异于“死刑宣判”。绝望的情绪如火山爆发:砸桌椅、绝食自杀、暴力威胁……监管秩序岌岌可危。

“当时每名罪犯都曾产生过绝望的心理——恐惧、失落、内疚、压抑、焦虑……”一位老民警回忆道。

在关键时刻,王文广提出了革命性的“零距离”管理法,即不穿防护服,不戴口罩手套,与艾滋病罪犯“零距离”接触。他带头走进监舍,握住一双双冰凉的手,用最坦荡的心怀唤醒最绝望的心灵,“我是一名警察,同时也是一名医生,有医生怕病人的吗?”面对犯人的疑问,王文广的回答简单而有力。民警刘伟、伍纯清、张建新、周云久、朱晓平等“刀尖上的舞者”紧随其后,践行着“零歧视关爱、零距离管理、零障碍救治”的庄严承诺,这一破冰之举,为特殊病犯的监管工作打开了局面。

2023年“世界艾滋病日”,当服刑人员邓某的母亲目睹民警毫无防护地拉着儿子做游戏,她难以置信地向记者低语。而她的儿子,在活动结束时向监区民警深深鞠躬。冰冷的法律背后,是民警用温度捂热的重生之路!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廿载坚守的无言功勋

座谈会上,一组数据被反复提及——这是十一监区在20年的漫长跨度中交出的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监管安全“零事故”,二十年如履薄冰,无一起重大监管事故发生;医疗安全“零纰漏”,尤其在疫情期间,面对免疫力低下的特殊群体,监区依靠自身过硬的医疗能力和精细化管理,实现无一人出监外医且无一人病亡的非凡成就;队伍建设“零疏失”,二十载春秋更迭,无一名民警违反党纪国法,这支铁军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王文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苏启芳、“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伍纯清、“全国三八红旗手”苏启芳等一批国字号楷模。

“没出问题就是最大的成绩,这‘无’字重若千钧!”湖北省沙洋广华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杨明军在座谈会上强调。二十年风平浪静的背后,是无数次惊心动魄的化险为夷。2005年8月,罪犯胡某抢夺带血针头刺向王文广:“反正治不好,不如拉个垫背的!”险情过后,王文广的手颤抖得点不着烟。22天后,当他再次坐在胡某床头,“堡垒”终于被攻下,胡某痛哭认错:“王警官,我错了!”

2025年4月,凌晨3时,警报撕裂寂静——罪犯休克,呼吸骤停!当班青年民警张益、罗琼、邹凌峰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轮流跪地急救。教科书般的处突、20余分钟持续按压,与死神角力,额角汗水划落冰冷的地面努力溅起生命的花火……

见证传承,二十年的精神传递

在该监区成立二十周年的历史时刻,杨明军代表监狱党委致辞。他高度评价十一监区在特殊病犯管理、教育改造、医疗保障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和积累的宝贵经验。

王文广代表十一监区在汇报中回顾了监区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从最初摸索“零距离”管理法,到形成《特殊病犯管理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罪犯“防突”工作预案》等18项规章制度;从应对职业暴露风险,到建立规范医疗流程。

“二十年来,我们始终秉持一个信念:既要维护法律尊严,也要让这些特殊服刑人员有尊严地接受教育改造。”王监区长的发言道出了十一监区的核心精神。

民警代表讲述了日常工作中的点滴。一位年轻民警感慨:“前辈们用二十年坚守告诉我,这身警服守护的不仅是秩序,更是悬崖边摇摇欲坠的人生。看到绝望者眼中重新燃起光,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

座谈会期间,一位老民警翻出2007年的照片:世界艾滋病日,民警与服刑人员联袂演出。舞台背景上“互道祝福,互相鼓励”的标语已经泛黄,但那份温暖依然鲜活。

杨明军展望未来:“将特殊罪犯转化为守法公民,是监狱践行‘人民至上’的生动诠释!十一监区要继续锚定‘2030终结艾滋病威胁’国家目标,为平安湖北、健康中国贡献坚实的监狱力量!”

二十年间,十一监区民警用责任和大爱融化坚冰,用深夜的急救创造生命奇迹,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警徽下的誓言。这片没有硝烟的特殊战场上,一座用忠诚与担当浇铸的无形丰碑,已深深镌刻在中国监狱事业的史册之中。

【责任编辑:周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