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晚,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的舞台上,一根长2.33米、来自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的“藕王”强势“出圈”。这根9节9孔的莲藕让主持人直呼“想喝藕汤”,网友们问:“这藕得炖一天吧?这根“藕王”是谁种出来的?让我们一起走近退役军人李正旺,听听“藕班长”的故事。
▲李正旺正在展示长 2.33 米的“藕王”
佳“藕”天成
李正旺本是福建人,从小就喜欢看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在当地参军入伍后,从通信兵到侦察兵,李正旺多次立功受奖,被评为“优秀士兵”。1997年退役后他开始从事农产品销售工作,十几年间,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
2016年,李正旺来到妻子的家乡—有“中国莲藕之乡”称号的武汉蔡甸。这里湖水清洌,水下湖泥肥沃、矿物质丰富,非常利于莲藕生长。蔡甸莲藕以“生脆少渣、香甜可口”著称,外观肥硕、藕质细腻。
“当地藕农大多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收入不高。”李正旺这位曾经的侦察班班长敏锐地发现了商机,与擅长种植莲藕的朱林攀一拍即合,二人联合创办起一家涉农企业,要让“泥腿子”产业焕发新生。
“藕”遇科技
创业初期,李正旺面临着两大难题:产品研发和市场定位。经过一番调研,他和朱林攀决定开发无防腐剂的罐装藕汤,“我们在高温杀菌环节遇到了难题;温度低了,保质期不足;温度高了,藕块化成了浆。”
了解情况后,蔡甸区农业农村局和武汉商学院的专家主动上门,仅用一周时间便帮助李正旺解决了技术难题。
此后,李正旺带领团队成员突破技术难关相继推出30余种深加工产品,在“三段式温控保鲜”专利技术的加持下,莲藕保质期得以延长,深加工车间生产的鹅粉、藕汁等产品畅销海内外。
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李正旺带领团队成员将蔡甸莲藕做成了方便食品:爽滑的热干藕粉、像奶茶一样即冲即饮的“莲藕米泡”、创意感满满的莲慈豆丝……在“藕班长”手中,莲有了“七十二变”的本领。
李正旺介绍,企业每年都会将二至三成的利润用于技术研发。截至目前,团队已研发出15项专利技术。
“藕”泽乡亲
“周胖胖,咱们今天把藕粉拿出来给大家尝好不好?”
“收到,老班长!”
“周胖胖”是退役军人周子琪的网名。今年31岁的周子琪曾服役于南海舰队,2020年入职李正旺创办的企业,负责销售工作。几年来,思维活跃的“周胖胖"将“挖藕奶奶”“知音藕先生”“武汉藕先生”等自媒体账号运营得风生水起。
如今,李正旺整合了周边5个村的1500亩土地用来种植莲藕,推出“龙虾套养”“泥鳅套养”等种植模式后,莲藕亩产效益达5000元以上。与此同时,他带领团队成员用心打造“藕先生”品牌,带动近百名农户通过种植莲藕增收致富。2月17日,在蔡甸区蔡甸街道永利村农业合作社莲藕基地,李正旺架起大锅现场熬制排骨藕汤,邀请游客品尝元宵晚会“同款”莲藕。
“近期,莲藕基地线上线下平台的销量同比增长50%,我们每天发出的新鲜莲藕快递超过1500个,相关产品销量也直线上升。”李正旺介绍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播,蔡甸莲藕获得不少关注。
妙手“藕”得
“大家挖出一根长2.33米、9节9孔的莲藕心情特别激动!”为了挑选“亮相”元宵晚会的莲藕,2月7日一早,李正旺和5位藕农一起来到藕塘,在齐胸深的泥水中工作了4个多小时共挖出10余根莲藕。
“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长的莲藕,几个人足足挖了半个小时……”今年 65岁、有着40多年挖藕经验的藕农朱良庭感慨道。
对李正旺来说,挖出莲藕只是第一步,如何将其完好无损地运送到千里之外的北京,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他就地取材,根据莲藕的长度制作了一个木质保护箱,在箱内铺上厚厚的一层稻壳,再将莲藕放置其中并固定好。经过一天一夜的运送,2月8日,李正旺带着“藕王”顺利登上元宵晚会的舞台。“来自武汉蔡甸的莲藕能被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看到,我感到无比自豪。
如何将流量红利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持久动能?“藕班长”李正旺表示,他将积极响应武汉市蔡甸区近期发布的《“蔡甸莲藕”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继续扩大莲藕种植面积,让泥塘成为乡亲们的“聚宝盆”。
“部队有句老话,‘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排除万难争取胜利!’从‘军营绿’到‘田野绿’,只要保持军人的优良作风,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我们一定会闯出一片新天地!”李正旺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