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法治频道 > 法治要闻

运用大数据精准摘掉“老赖”帽子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1日09:13 来源: 华容区检察院

“感谢检察机关,摘掉‘老赖’的帽子后,银行已经通过了公司的贷款审核,解决了资金难题,真是太好了!”8月28日,湖北某混凝土有限公司负责人来电向鄂州市华容区人民检察院承办检察官表示感谢。

2018年10月,某建材有限公司与湖北某混凝土有限公司因混凝土外加剂购销合同产生纠纷,双方对簿公堂。在执行过程中,由于该混凝土有限公司一直未履行货款支付义务,遂被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适用限制高消费措施,并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予以公布,同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2021年,该建材有限公司发现湖北某混凝土有限公司股东存在抽逃出资、未履行出资义务等行为,遂向法院申请追加该公司股东为本案被执行人,最终湖北某混凝土有限公司与该公司股东一起将剩余所欠货款偿还完毕,法院对该案予以结案。

“本以为欠的货款已全部付清,这场官司也就此了结。直到公司最近因发展急需融资贷款,才得知我还是‘老赖’,公司仍在失信黑名单中,审核因此受到影响,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好!”该混凝土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此万分焦急。

这是今年四月,华容区检察院在履职过程中利用大数据对相关案件信息进行碰撞比对发现的一起案件线索。支付义务已经履行完毕,但企业相关失信信息却没有得到及时解除,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信用,致使其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融资信贷、市场准入等诸多方面受到制约。

如何在众多卷宗中高效快速发现更多的线索,帮助债务已经履行完毕的被执行人及时精准摘掉“老赖”帽子?这当然离不开数字技术的“超能力”。办案人员调阅了近一年终本执行案件信息、执行完毕案件信息、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查询等信息,利用大数据进行碰撞分析,在以往传统人工比对只能发现个案的时间里高效筛查出多个同类案件线索,经具体核实,督促法院在执行完毕的情况下,及时解除相关企业列入失信名单等措施,减少企业的信誉损失。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应用,我们从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中受到很多启发,不仅有效缓解了民事检察线索来源难问题,全院上下也更加积极利用数据建模发现更多办案线索,数字检察正初具规模,成效正进一步扩大。”看到数字技术带来的办案变化,承办检察官感触颇深。

目前,该院通过上述数据碰撞方式,已发现案件线索20余件,其中涉失信企业10余件,发出检察建议6件,法院均已采纳,切实维护了企业信誉。下一步,该院将加大核实力度,帮助更多市场主体精准摘掉“老赖”帽子,助力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积极拓展数字检察应用领域,依托数字赋能,切实提高监督质效,提升办案实效。(牛津 贾锐)

【责任编辑:张扬】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