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植保机……各式各样的农机具摆满了车棚,就像一个交易市场。这些都是新型农场主陈辉、陈广兄弟俩花了200多万元置办的,如今他们管理着1100亩粮田。
9月的稻田金黄一片,成熟水稻陆续收割,陈辉、陈广正加紧建设多功能粮食烘干塔。
“最近雨水多,稻谷、玉米不能及时晾晒就会发霉,卖不出去,这一季算是白瞎了。”陈辉说,要是上了烘干塔,就不再害怕阴雨天,烘干后的粮食能直接入库保存,想啥时候卖就啥时候卖,自己说了算。
今年37岁的陈辉是谷城县盛康镇双堰村6组村民,2001年跟比他小1岁的弟弟陈广,一起走进军营。兄弟俩在一个连队磨练成长,于2003年退伍,一直在浙江做生意。
2014年农忙时节,陈辉的父亲开着旋耕机翻整土地,为了抢时间,连续奋战三天三夜,累得不成样子。
“听说这事,心里难受,都想哭出来。”陈辉说,父母都是农民,日夜劳作就是为了让一家人的日子更好过一些。
为了分担父母的重担,陈辉决定放弃外地生意,回家发展,这样能照顾家人。
2015年开启,他就跟随父亲一起下田,学习如何耕田犁地、播种收割。他还通过网络自学,了解国家对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顺利拿到合格证书。
“新人就要有新思路,传统种植模式要改,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来种田,实现效益最大化。”他用自己和弟弟的名字联合注册了谷城县辉广旺恒农田规模种植专业合作社、谷城县辉广旺恒家庭农场两个农业经营主体,把自家地和流转亲戚的地整合一起,约200亩,当作试验田,推广机械化作业。
资金不够就找朋友借,操作手没有就自己对着说明书学。经过一番摸索,陈辉对各类农机具可以熟练操控,成为当地有名的技术能手。
200亩地分类分季种植水稻、小麦、高粱、玉米等作物,提高抗风险能力。陈辉把它们当成孩子精心照顾,终于有了收获,丰收的喜悦让他坚定了继续发展新型农业的信心。
机械作业的前提是规模化。陈辉在镇、村两级帮扶下,与几百户家庭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一下子把种植面积扩大到1100亩。每亩田农户每年可获得300元的租金。
2019年底,陈广从浙江回来,陈辉抓住机会劝说弟弟一起搞农业,大有可为。看到哥哥这几年取得的成绩,陈广点点头,从此,兄弟俩并肩作战,驰骋沃野。
今年,兄弟俩买回一台大型植保无人机,陈辉负责操控机器,陈广负责农田监测,共同给水稻喷射除虫除草药剂,效率明显提高。
“种了700亩水稻,长势不错,亩产1300斤左右,能见收100多万元。还有400亩地种玉米、高粱等,也要见收。”陈辉高兴地说,他有一个梦想,引进一套农田智能监控系统,坐在家里,打开电脑,哪一块农田情况怎样,一清二楚。
眼下,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然吹响。盛康镇把双堰村及周边农田纳入“稻虾小镇”建设,致力打造以“农业景观+观光旅游、乡土风情+民俗旅游、农业庄园+农事体验”为主的现代观光农业园。
陈辉很期待,正积极对接,通过农旅融合,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
来源:通讯员周应红 张芳芳 全媒体记者童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