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下午3时,武汉风雪交加。
“报告余庭长,现在医院门口已有近百名重症病人,且第二批、第三批病人均在运送路上,大有积压的态势。”正在某医院收治现场的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医疗救治督导组成员张巍、张英,紧急向督导组总协调员余斌汇报。
“病人身体虚弱,决不能让他们在风雪中等候,请抓紧协调医院增派人手、简化收治手续。”余斌边指示督导员,边立即向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汇报协调。
很快,余斌传来信息:“请各督导员立即向医院传达市防疫指挥部指令:病人一律先收治再办手续!”在各方通力协作下,病人在第一时间进入病房。随后陆续到达的第二批、第三批共534名病人未做停留即被收治,未曾有一片雪花在病人身上停留。
这只是武汉中院医疗救治督导组工作的一个缩影、一个场景……连日来,医疗救治督导组14名成员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与时间赛跑,为每一位重症病人奔忙。
临危受命,偏行虎山
2月2日,按照市委政法委通知要求,武汉中院立即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由副院长潘涛为组长的武汉中院医疗救治督导组,投入疫情防控一线。武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秦慕萍当即表示:院党组全力支持你们。
临危受命的潘涛迅速对接,领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督导武汉市硚口、江汉两个辖区医院加快收治重症病人。
病床就是患者的生命线。2月3号一早,东方刚泛起鱼肚白,潘涛副院长就带着组员赶赴辖区内11家定点医院,进行实地摸排,一方面了解病床底数,加快病床周转;一方面探索医疗督导组工作机制、流程,摸准重点、要点。
作为一名转业军人,武汉中院副庭长危永波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时说道:“那时疫情肆虐,每次去医院就像是像趟地雷阵一样,但我代表着法院干警,绝不能退缩!”和他一样,把勇往直前作为必然选项的还有干警李秋科和李昌健。
医疗督导组“快马加鞭未下鞍”,转战于两个辖区的防疫指挥部、卫生健康委员会、定点医院,一周时间里协助加速腾出周转病床近800余张,为“床等人”这一美好愿景的提前到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速公路,生命飞桥
“同志们,我们不仅是督导员,更是战斗员和服务员。要及时指导各区调整转运批次和人数,解决转运中的困难,做好服务保障,同时做好个人防护。”2月8日晚上武汉市防疫指挥部下达“应收尽收、不漏一人”的指令,会议结束后潘涛副院长马上部署工作安排。
“江汉转运市一医院的60人名单审核通过没有?”“金银潭医院床位准备情况怎么样?几点可以接收病人?”“硚口送往亚心医院的第一批63人已完成收治,请硚口指挥部抓紧推送第二批名单!”……
每天早上8点开始到次日凌晨,值守在防疫指挥部、定点医院的督导员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微信信息时刻闪烁。即使已收工入睡,督导员却时常惊醒,生怕错过任务通知、贻误战机。无数次的沟通、协调,在指挥部和定点医院之间铺出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在病人和医院之间架起一座“生命飞桥”。
枕戈待旦,召之则战
“某医院一名病人情况转重需要转院,请金焰同志赶赴肺科医院,督导医院做好床位、设备准备工作,时间就是生命!”已是凌晨1点,驻守江汉防疫指挥部的余斌在群里发出紧急通知。“收到!”刚刚结束工作回到家中的武汉中院干警金焰,还没来得及吃晚餐,再次穿上防护服奔向医院。
同样在熬夜的,还有负责信息统计汇总的干警鲍刚。他每天最早开工,时刻紧盯病人收治进度,及时更新数据报表;最晚收工,每天任务结束后,他还在整理工作数据,汇总工作情况。
当问到是否担心被感染时,孔磊讲到:“怎么能不怕呢?但是看到自己的工作可以让患者尽快救治,我觉得以身涉险也是值得的。”是啊,正如张巍讲的那样:“小家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平安的国,哪来幸福的家!”
“报告,我们身体素质、状况很好,请求参战,”已经连续工作10余天的张英、肖慎明主动请战。“好样的,有这种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病毒,但要服从命令,休息好才能更好的战斗!”
病人在哪,我们就去哪
随着疫情态势持续向好,医疗督导组督导内容也因势调整。从最初的医院床位周转,到重症病人收治,到隔离点规范管理,再到定点医院恢复普通门诊,再到康复驿站管理。总之,病人在哪里,督导就延伸到哪里,服务就开展到哪里。
“施航,你瘦了,肚子小了。”“张维,你也瘦了。”冒着蒙蒙细雨,在前往康复驿站的路上,两位督导员相互鼓励着。为了节约使用有限的防护服,降低被感染的概率,督导员很少进食或如厕,渴了饿了就喝口水吃块饼干。
“康复驿站是病人最后一个环节了,我们一定要做好消防安全和病人的心理疏导,”林宏文再次叮嘱康复驿站负责人。作为医疗督导组的中坚力量,副处长林宏文长期负责硚口病人收治事宜。虽然他一直疾病缠身,但从未下火线,为全体督导员树立了榜样。
经过近2个月的艰苦努力,武汉中院医疗督导组协助两个辖区运送收治重症患者3491人,协助辖区11家医院收治重症患者3211人、转诊641人,赢得了市、区防疫指挥部、医院和病人的高度评价。